close
畢業了,心情應該要很開心,但是我沒有特別開心,反而最近陷入一種迷惘。

我想,很多人會來念材料系,應該要拜奈米科技之賜,使得材料系的聲望水漲船高。迄今,材料系在第二類組的排名仍舊相當高,而且一些學校的化工及其相關科系,也吸收了材料系的人,轉型為「化材系」,藉此增加該科系的排名。想當初我高三的時候也不知道要念什麼,反正就是跟著潮流走,電機、資工等等是熱門科系,就念吧。不過,由於化學老師在班上大力鼓吹材料系,說材料系很有遠景,學材料將來一定大賺錢的話,加上當時正好有一個認識大學科系的活動,我還特地去聽科系介紹。介紹材料系的是當時的系主任林樹均。他和其他工學院的系主任不同之處在於他拿了一些「招生玩具」來宣傳,譬如他把形狀記憶合金放到熱水裡,再放到冷水裡,合金的形狀隨著溫度具有記憶的效果。此外他又拿出了葉均蔚老師的發明--紅外線警示燈,說表面的強化處理可以耐壓耐摔…等等,讓我看了只能用一句話形容,就是周董的口頭禪:「很屌!」最後我被「騙」進了材料系,而且天曉得材料系的課裡我最討厭的正是物理冶金,讓我大二的時候超想轉系的。

大二那時候受到淵豪等人的影響,對企管方面有一點點興趣,所以在考慮要不要研究所的時候改念科管。到了大三,學生會裡的小萬和小光對於哲學和社會學的高度興趣,尤其是小萬有次提到在「科技與社會」這門課聽到的有趣內容,讓我又轉而對這個比較感興趣。但是,這些還是不足以影響我轉換跑道的念頭。最後到了大四,還是只得先設法考上材料所再說。

其實大四的時候有做過一點專題,已經有一點點實驗室的經驗了,不過由於背景知識不足,理解有限,同時也因為去實驗室的時間不長,不足以體會自己是否能適應實驗室生活。碩一的時候也都屬於修課階段,倒也沒什麼特別的感受。碩二上去了日本半年,縱使還算長時間待在實驗室,也許是因為新鮮感吧,同時也因為不是自己的指導教授,沒有給壓力,即使實驗過程不順遂,也不覺得無法忍受。

開始對實驗室生活產生厭惡感,應該是從日本回來後吧。研究經驗的不足,導致之前訂定的期望過高,達不到期望相對的失落感也大,加上實驗室的資源有限,無法接續實驗的挫折感也重,再來便是人際互動的問題(這一直是我的罩門)。如果對於研究感興趣的人,應該不至於遇到這些挫敗而感到灰心,反而會想辦法去克服這些問題。但是我發現我沒有。當我看到速水在名古屋參觀博物館時面對機械的興奮感,聽到阿槍對於學習新知的喜悅感,面對璁頭對每個人的研究保持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我知道我無法像他們一樣。因為我不是真的對材料科學感興趣,不是真的對做實驗感興趣。做實驗對我而言簡直就是浪費時間,我無法從中得到滿足感和愉悅感。

再者是能力和性格吧。我很笨手笨腳的,不擅於面對機械,因而就像賴志煌老師所謂的machine killer,是實驗室管理者最怕遇到的人。即便儀器操作有SOP,遇到突發狀況我也不知所措,完全沒有對儀器的sense。再者,我很健忘,會忘記儀器操作的步驟,或是儀器收尾的動作。這些對儀器、對實驗室來說都不是好事。此外便是自由自在的個性,讓我無法忍受被儀器規訓的生活。

因此,現在陷入了迷惘。我發現我不適合也不喜歡當工程師,也沒有興趣繼續研究材料科學。那我以後還能靠材料吃飯嗎?

我發現了對STS似乎感興趣,但是因為之前已經被「騙」過一次了,所以這次對於「是否要研究STS?」這個問題,我非常謹慎。非要擁有十足的把握,我才敢下定決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inkawa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