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關於神戶的最後一個部分,是神戶北邊的「北野異人館」。(網址:http://www.ijinkan.net/)

前文提及神戶背山面海,東西狹長,北邊的山坡地是觀賞海景極佳的地方,所以早年在神戶的洋人多半居住於此地。走進「北野」地區,彷彿來到了歐洲。而且,由於許多歐洲國家在此地設有領事館,該地區擁有歐洲各國的建築特色,像是個小型的歐洲。對於沒去過,但是非常嚮往去歐洲旅遊的我而言,來到此地算是小小地滿足了心願。

美中不足的是,此地商業化過於嚴重,幾乎每一間可供參觀的建築都要收門票,然後還有兩間或三間甚至更多間一組的套票。看了我手邊的旅遊書,如果全都看的話,花個四、五千日幣跑不掉。所幸小涵住在大阪的時候已經來過這個地方,所以她建議我買兩種最便宜的票,一種是風見雞之館+萌黃之館的票,另一種是荷蘭館+丹麥館+奧地利館。



從圖中的木鞋可以猜得到,這棟就是荷蘭館,是當時荷蘭領事的故居,館內盡可能地還原當時的樣貌,包括壁爐、餐桌椅、寢具、鋼琴、辦公室等等,甚至還有香水調配室,令我不由得想起「香水」這部電影的情節。







相形之下,奧地利館和丹麥館就顯得比較平凡無奇。這兩棟不是洋人故居,裡頭則分別以莫札特和維京海盜船做為賣點。下面兩張照片分別是在奧地利館和丹麥館內部拍的。





異人館中最著名的是風見雞之館,原因是早期的一齣日劇在此取景。稱為風見雞的原因是屋頂塔尖上一支帶有雞的風向標。



風見雞館是當時在神戶做貿易的德國商人G. Thomas的住宅,是目前北野地區唯一的一棟磚瓦外牆建築。房子內部同樣地也盡可能還原原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孩童臥房裡許多的玩偶。



可惜的是,由於現在在神戶市區蓋了不少高樓大廈,所以從風見雞之館的二樓窗台,無法完全看到神戶港。想必當時的風景應該很棒吧!

下面這張照片是萌黃之館:



這棟是1903年美國總領事H. Sharp的故居,特殊的淡綠色外觀在異人館區十分獨特。1944年後,成為當時神戶電鐵社長小林秀雄的住宅。我覺得這棟最特殊的不在內部的裝潢,而是庭院裡保存的這根斷掉的煙囪。



這是1995年阪神大地震時,萌黃之館三根煙囪倒下的其中一根。災後重建時,將這根完整保存至今,作為地震的紀念物。在此地,再次見證到日本人對於文物保存的用心。

還有進去一棟免費的「萊茵之館」(沒有照片)。這棟館亦具有歐式建築特色,不過是做為旅客休息用,裡頭展示異人館區的介紹,以及阪神大地震的照片和其他相關資料。我覺得來一次北野異人館,挑幾個館進去看就夠了。一次看太多,到後來反而就會覺得膩。

在此區比較突兀的是北野天滿宮。天滿宮在京都、大阪和神戶都有,這間神社拜的是日本的學問之神--菅原道真。他因得罪當權者而被貶到九州北部(在當時可能算是比較蠻荒的地區,有點像是柳宗元或是蘇軾當初的遭遇),所以這三個城市的天滿宮都不算是天滿宮的「總部」。雖然京都有一間更大的北野天滿宮,但是所在的位置不叫北野,反而聽起來是神戶的比較名實相符一點。在參觀這間小小的天滿宮時,正好看到有人在搭建鳥居,於是拍了張照片:



神戶遊記至此完成,最後對神戶做一個總結。神戶由於是早年少數開放給洋人進入的港口,因此神戶充滿著濃濃的歐洲風味,不論是建築物、道路名稱、食物等等,和其他的日本城市有很大的不同。日本是一個擅於模仿吸收外來文化,並將之與本土文化融合的民族,所以才能創造出獨特的「洋酒和魂」文化。

日本的洋食深具特色,外來食物來到日本,被改良為符合日本的口味,譬如日本人不吃辣,所以印度咖哩到了日本,改良成用蘋果熬成甜味的日式咖哩;法國麵包上灑著明太子…等等。此外,加上日本人對於食物調理的用心和講究(看看料理東西軍、搶救貧窮大作戰之類的日本綜藝節目就知道),怪不得最近米其林評鑑日本的洋食,與巴黎不相上下,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使向來以歐式美食自豪的法國廚師氣得跳腳。日本洋食又以最具歐風的花園城市神戶為激烈戰場,市中心商店街的歐式下午茶蛋糕琳琅滿目,不禁令人垂涎三尺、食指大動,可惜我沒有足夠的錢和時間去品嘗。

在如此歐風的城市裡,也有勢力不小的中華文化。南京町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緊臨元町商店街,也吸引不少日本人到此品嘗中華料理,十分熱鬧。元町那帶還有一間關帝廟,足以代表此地的華人具有一定的力量。

神戶是一個兼容並蓄的城市。綜觀日本史,從隋唐時代模仿中華文化的大化革新、戰國時代模仿歐洲人的洋槍大砲,到模仿西方近代化文明的明治維新,各個階段的文化融合過程神戶兼而有之,因此神戶可說是日本文化融合史的縮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inkawa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