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More about 99.9%都是假設

這本書是我研究所時旁聽一門通識課「科技與社會」(STS)時,林文源老師介紹的一本書。書中的內容與STS、科學史和科學哲學有相當大的關聯性,尤其是科學革命、知識社會學(SSK)等等。

作者竹內薰,東大物理系畢業,在加拿大McGill大學取得博士。他在這本書內大量地舉了物理學方面的例子來說明99.9%的假設,並且說明這個道理可以應用到其他領域。在我們生活的世界裡,處處充滿著假設。我們現在所學的知識,都是根據假設建立而成的。然而,假設並非永遠是正確的,有可能會被推翻,也因此會產生新的知識。這便牽扯到孔恩在《科學革命的結構》裡提到所謂的「典範轉移」和「不可共量性」的概念。

我們時常發現會有和別人難以溝通的情況,這其中的原因在於彼此的談話是建立在不同的假設之上。不同的假設,經過邏輯推演,會得到不同的結果。因為如此,雙方沒有所謂的對與錯之分。換言之,這世界上絕對正確的真理其實並不存在,一切都端賴於從哪個立場出發而已。這也可以說明為什麼我們會覺得科學史上有許多荒謬的論述,但是在當時是普遍被接受的觀念,因為當時的假設還無法被證明是錯誤的。一旦有新的假設被證實時,原有的學說便會被推翻,以新的學說取而代之。同理可證,我們現在所學的知識也未必全然是正確的,未來說不定也有可能會被推翻。這世界上仍有許多尚未解答的謎題。

我們之所以需要假設,是因為真實的情況太過於複雜,以致於無法直接分析。因此,我們試圖簡化問題,從最簡單的模型下手,然後在慢慢加入其他的因素進入考量。然而,假設與理論的發展總有其限制,使得理論與實際總是存在著無法跨越的鴻溝。

愛因斯坦在物理學上發展出了「相對」的概念,創造出了「相對論」。這個理論初期難以被接受,直到現在許多人還是覺得不容易理解,因為愛因斯坦創造出了一個全新的假設,跳脫出了原先的思考框架。這給了我們一個啟發,便是在學習科學的過程中,要清楚這套理論是建立在什麼假設之上,而這個假設合不合理,或是這個假設有沒有什麼限制,導致與實際的情況產生誤差。如果能發現假設的徵結,並能提出新的假設,就有可能改變我們對於這個世界的認識。

作者寫這本書的用意,便是在提醒我們不要固執於既有的思維,應試著跳脫自己的假設,以相對的角度來思考事情,就能擁有新的發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inkawa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