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較大的地圖
三峽原名「三角湧」,因為位於三條河流匯集之三角形沖積平原。日據時代,倣效長江三峽之名稱改名為「三峽」,沿用至今。
到三峽的方式,我選擇搭火車到鶯歌火車站,再搭桃園客運。鶯歌目前的火車站相當新,而且在剪票口附近就有展示全台灣最大的茶壺和一座瓷器,充分展現出陶瓷之鎮的風貌。
這是新的鶯歌車站。
公車到了三峽,第一站就先到三峽最赫赫有名的清水祖師廟。
清水祖師廟不愧是雕刻藝術的殿堂,裡頭的銅塑、石雕或是木雕都相當精緻,相當細膩。目前所見的樣貌乃是三峽畫家李梅樹所主持改建的,可說是他的代表作。
清水祖師廟旁邊就是三峽老街了。老街不長,兩邊的建築物就如同大溪老街般以矮紅磚房子並排呈現,可惜牌樓不如大溪那般有特色。
老街裡有一間稱為「興隆宮」的媽祖廟,是頭一次見到用鐵皮屋搭建的,但是裡面空間還算大,有七個鼎還有香爐,除了媽祖之外還有月下老人、財神、太歲星君等神明。
說到三峽有名的點心,第一個想到的或許就是牛角麵包。但是現在牛角麵包店有改良版的點心,那就是「牛角麵包冰淇淋」。三峽的牛角麵包特色是奶味重,烤得紮實,有點硬中帶脆的口感,不像法式的牛角麵包是酥皮的。半個中空的牛角麵包就變成了「冰淇淋甜筒」。我點了香草抺茶,號稱「特別貴的價格」89元(原價是95元)。還不錯吃,只是覺得還是太貴了。
老街有一間冰店,是大S主演的電影「愛的發聲練習」的拍攝地點,不過我還沒看過這部電影,所以沒有印象。
老街的門牌具有特色,頂到門牌高度的浪花突顯出三角「湧」這個地名的概念。
老街中有間豬血糕店,排隊的人滿多的。一支20元,味美料實在。老闆會很親切地跟每個客人說:「帶回家的話不用加熱也可以吃,要在七個小時內吃完。週六週日都有賣。」老闆真用心,連「賞味期限」都試過了!
老街尾有一間豆花店,豆花用手工做的,口感不錯,值得推薦。我點的是綜合豆花。
三峽鎮公所。很有古味的建築物。
在仁愛街上有一家餐廳,以仿電影海報的方式做招牌(那個碗會不會有點不符比例?)。據說裡面的擺設非常具有台灣早年的風味,可惜今天沒有營業。
三峽歷史文物館。本日休館(館員也是要回家過中秋的嘛,只有我這個死小孩不回家,才會遇到很多地方今天打烊)。
清水祖師廟和老街旁即是三峽溪,走到溪畔,不自覺地想起京都的鴨川和宇治的宇治川畔。
三峽溪畔的景色弄得還算不錯,不過這座「清水橋」底下弄了「新三峽 好生活」六個大字真是個敗筆,和周遭的景色一點都不搭。
三峽溪的水算是相當清澈。如果能像鴨川畔弄個寬一點的步道兼腳踏車道,或許可以讓人更接近三峽溪。
總體來說,三峽的觀光重心位於三峽溪畔的清水祖師廟以及老街,祖師廟附近有土地公廟和媽祖廟,可說也是三峽人的信仰中心(許多城鎮也有類似的特色,譬如北埔的慈天宮或是新埔的義民廟)。三峽最有名的食物源自於一間餅鋪店賣的金牛角麵包,後來演變成很多間牛角麵包店的競爭。三峽有一項或許比較少為人知的「藍染」技術,當地雖有展示館,可惜規模不大,也不足以讓人覺得具有當地代表性的技藝(不像鶯歌的陶瓷那樣的鮮明)。其他三峽的自然景觀景點又離老街一帶太遠,不可能當天往返,因此今天花不到四小時就結束行程了,覺得有點可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