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抵達名古屋,與速水和佐久間會合後,我們便搭名鐵鐵路到隔壁一站--榮生站,那附近有個「產業技術記念館」,是豐田(Toyota)企業的博物館。

博物館是由一棟紅磚牆及黑瓦屋頂的大型工廠改建的。也許有些人都跟我一樣知道豐田是著名的汽車公司,但是到了博物館參觀後才知道,原來豐田企業是以紡織業起家的。這棟建築物便是當年的紡織工廠改建的。一進門內,售票處像極了百貨公司的服務台,連小姐的打扮都跟日系的百貨公司一樣--戴著一頂纏著粉紅色緞帶的圓頂帽子、粉紅色底黑邊的衣服、脖子上圍一條粉紅色絲巾、黑色窄裙、黑色絲襪、黑色鞋子,以及濃妝。裡頭的男性解說員則是十分像是工廠裡工程師的穿著--襯衫、西裝褲、皮鞋、藍綠色外套,胸前掛著名牌。博物館裡主要就分兩大區:紡織以及汽車。這間博物館和別的博物館有一個很大的不一樣之處是,這裡到處都可以照相。



先簡單地說一下豐田的歷史:豐田企業的創辦人是豐田佐吉,出生於大約1850年。當時歐洲工業革命後,蒸汽機、紡織機等技術也傳到了日本,豐田以此起家,開創了規模不小的事業。1920年代關東大地震,重創了關東地區的大眾交通運輸工具。此時也是歐美的汽車技術開始發達的時代。在這個時代背景之下,豐田佐吉的兒子豐田喜一郎便到英國學習汽車製造技術,將之帶回日本,開創了豐田的汽車事業。至今豐田汽車已是世界聞名的汽車公司。我問速水他們:豐田還有紡織事業嗎?他們說有。豐田企業的發源地就在名古屋,而目前豐田汽車的總部就在名古屋車站前,一棟相當高大的大樓。

豐田除了這些之外,現在也研發了一些機器人。在這個博物館裡,有一台會定時吹喇叭的機器人。我們在11:00的時候特地到機器人前,導覽小姐介紹完後,機器人開始舉起喇叭吹奏,而不是只有兩隻手緊握喇叭而已,演奏時還會把左手伸出來揮動,相當有趣。



紡織區裡展示了各式紡織原料,包括天然纖維、礦物纖維以及人造纖維,而且各種纖維有成品,可以用手觸摸。接著,便展示了從木造的紡織機到最近幾年的紡織機,種類十分繁多。一些傳統機器前有木雕的人像,動作便是操作機器時的樣子,十分逼真。此外,許多機器保有當時的樣貌,甚至都可以運作,充分地還原了當時的生產過程。日本的機器十分著重小細節,有許多看似不起眼的設計,實則大有用處。透過解說員的示範,可以了解我們看到的紡織成品在當時是怎樣被製造出來的,也可以看到前人的智慧和用心。這裡展示最新的紡織機,可以將圖片的電子檔傳輸到紡織機裡,機器旁有許多不同顏色的線,然後就像是海報輸出一樣,經緯交錯地將圖案織出來。這種「寫真」織品的確非常地「寫」實逼「真」。
紡織區附近有一個相當大的隔間,裡頭有一台蒸汽機。當我們要去看機器人時,正好10:50是蒸汽機運轉示範的時間,於是我們恰好看到解說員操作蒸汽機。這台機器上頭刻著德文,紡織區裡的一些機器也是,似乎日本早期的紡織業從德國引進不少。

紡織區旁有一間像是小型電影院的房間,裡頭是示範鑄造、鍛造等過程。我們進去的時間是示範鍛造。解說員拿著一塊鋼鐵,放進1200℃的爐子裡38秒,鋼鐵燒得火紅的時候取出,放到鍛造模具裡,經過三個不同模具的鍛造,形成了汽車零件的形狀,整個過程不到三分鐘就完成了。

紡織區和汽車區中間有一間駕駛體驗區,裡頭設計了許多模擬汽車駕駛的設施,不過我們沒有在這邊多停留。這裡有一位小姐,定時示範解說汽車設計與乘客有沒有繫寫全帶對於汽車衝撞結果的影響。小姐拿出了三台車,分別是三種不同的車殼設計,然後駕駛人偶均有繫安全帶,方向盤有安全氣囊,前座的乘客人偶沒有繫安全帶也沒有安全氣囊。接著,依序將車子放在滑車軌道上,按下啟動鍵使車子正向衝向橡膠檔板,看看這些變因對於結果的影響。實驗結果還算寫實,沒帶安全帶的人偶甚至還飛出車外。可想而知,有繫安全帶、有安全氣囊當然保險多了,另外車殼如果有設計正向衝撞時往側向鼓起的話,會使車內的人擁有較大的空間,減少空間壓迫帶來的傷害。

汽車區一進去便是一條黑暗的玻璃走廊,兩旁的液晶螢幕播出豐田汽車的廣告。出了走廊,來到了相當古色古香的木造屋子,這邊是早期的鋼鐵材料鑑定室。這裡擺設的東西我真是再熟悉也不過了--數十年前的Brinell,Vicker, Rockwell硬度測量機、衝擊實驗機、金屬晶相顯微鏡、日本電子(JEOL)的SEM和TEM等等,以及鋼鐵材料性質以及相的介紹(austenite、cementite、ferrite、pearlite、spheroidite及其顯微鏡晶相圖都有呈現),並且還有鋁、生鐵和碳鋼的扭力試驗,這些通通都是以前大二的物理冶金和材料實驗一接觸到的東西,但是對汽車材料而言極為重要。汽車材料的設計和選擇,攸關了汽車的性能,以及駕駛人與乘客遇到車禍時的生命安全等等。出了這木造復古的屋子,正對面展示的是汽車組裝的過程,由雕刻的工人與汽車模型代表之。

往旁邊的樓梯走上去,右側便是剛剛木造房子的屋頂。屋頂的瓦片刻意排了三種,並在上面附有說明。連這個展覽細節在博物館規劃時都設計到了,真是不簡單。二樓眼前所見是一面牆,牆上是年代表,展示了世界汽車史、日本汽車史以及豐田汽車史。牆旁的門進去,左側是一輛早期的豐田汽車,黑色的小車,喇叭還是氣壓式的,就像是早年台灣牽著腳踏車叫賣時按的「ㄅㄚˇ ㄅㄨ」,而儀表板上的刻度很像氣瓶的氣壓計。這台車的後頭便開始分別展示汽車的零組件,然後下樓便可看到汽車材料的發展、汽車的生產方式,包括一開始鋼鐵的鍛造、鑄造、機械加工等等,到組裝、噴漆等等,而絕大多數的機器都可以藉由按下啟動按鈕,使機器自動示範該製程。如果是中小學生的話,還可以操作一部分小型的機器自製鑰匙圈,十分貼心且寓教於樂。最後在靠近出口的地方,展示了最近概念的單人車,有點像是有遮陽功能的輪椅,又有點像嬰兒車,非常精緻可愛。

日本人藉由博物館保存文物、發揚文化、推廣教育的設計,已令我驚豔多時,無須再此多言,然而這次參觀讓我思考了一些問題。第一個是我觀察到男性解說員負責操作及解說半自動機械,如此而已。女性負責的是操作手工的傳統紡織機、最新型的全電腦控制紡織機、做滑車實驗、介紹早年的汽車、坐在服務台。此外,當男性解說時,女性在旁邊等候參觀者,等到解說完畢後引導參觀者到下一個參觀點,然後再由男性解說員繼續解說。看到這個不禁讓我有一種性別刻板印象的感覺,似乎手工紡織、接待侍候是女性的本分,但是一旦紡織生產機械化了之後,紡織工具的使用者便由男性主宰了,男性和女性的工作發生了變化。此外,看著女性解說員穿著百貨公司小姐服飾操作木造的紡織機,讓我有一種很不協調的感覺。我觀察男性操作機器的過程,並沒有任何需要使用力氣的部分,了解機械的女性也可以做得來的事情。今天有沒有可能讓男性坐在木造的紡織機前手腳並用地織布,而女性穿著夾克操作機器?

另一個問題則是上學期旁聽科技與社會這門課想到的。老師提到,社會學的興起的一個原因來自於工業革命,蒸汽機改變了生產方式。由於蒸汽機並非人人皆能取得,只有少數的資本家能夠擁有,於是資本家掌握了生產工具,工廠開始興起,改變了傳統的家庭結構,社會發生了變化,產生了新的問題…。科技日新月異,不斷地發展,然而我們的社會、我們的生活有因此變得更好嗎?科技物對於社會的巨大影響,大概連蒸汽機的發明人瓦特,以及許多對科技物的發明有所貢獻的科學家、工程師都始料未及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hinkawac 的頭像
    shinkawac

    Joel's Blog

    shinkawa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