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決定要去名古屋一日遊,純屬偶然。
碩一學生最近在找工作,而一家總部在名古屋的「新日本製鐵」公司邀請一些正在求職的在校生到那邊參訪。實驗室的碩一生速水和佐久間兩人星期五就到名古屋參觀,並決定星期六在名古屋一日遊(那間公司十分寬待來訪的學生,每人補助的車馬費有一萬多日幣。從京都到名古屋搭新幹線來回票價大約一萬,因此這趟車馬費不僅足夠,還能賺一些餘額)。聽到這消息,讓我也想去那邊觀光一下,於是臨時決定成行。佐久間正好是名古屋人,因此由地主帶路是不至於會迷路的。我查了一下電車時刻表,決定好搭車時間,然後通知速水我9:45左右會到名古屋車站,請他們到時候在那邊等我。
從我住的地方黃檗到名古屋搭電車要兩個半小時,所以為了打發漫漫長途(還包括回程呢,一天起碼五個小時在電車上),我帶了舒國治的《門外漢的京都》在車上看。想當初從台灣帶這本書是在遊覽京都之前翻閱,不過因為書中的文章是主題式的,譬如「京都的吃」、「京都的牆」之類的,一篇文章裡提到非常多不同的地方,甚至宇治和奈良也提到了,加上作者本身來過京都許多次,把每次的經驗融合在一起,因此對人生地不熟,剛來到這邊的我感觸不那麼深。這次讀這本書,雖然書中提到的一些地方還沒去過,但是每每讀到熟悉的地點,腦中就會浮現那個地方的樣子,頗有親切感。想起去年舒國治來清大演講時提到「旅行前不要做太多的準備,否則會破壞旅遊時的好奇心。」,現在想想也頗有道理的,如果還沒去過之前就先讀熟了這本書或是旅遊書,就會下意識地被作者帶著走,這樣旅遊的興致會或多或少地受到了一點影響。
黃檗搭車到名古屋,用日文「大変」(辛苦的意思)來描述還算貼切。首先先搭奈良線「普通」到京都車站,然後轉搭琵琶湖線「新快速」到米原,再轉搭東海道線「特別快速」到名古屋。我查到了一趟幾乎不用等車的時刻表,讓我節省了一些時間,否則就得花三個小時才能到。琵琶湖線和東海道線第一次搭,因此在車上除了看書之外,偶爾也會看一下窗外的風景。琵琶湖線行經不久就跨越琵琶湖上的橋了。從車窗望去,一望無際,好似跨望海峽,而水上有不少船隻在航行。不久前在電車站看到琵琶湖的賞雪渡輪開放了,由於琵琶湖是一直想去又還沒去過的地方,不過渡輪所費不貲,來回航行要五千日幣,我還得好好考慮一下。越往東行,停靠的城市規模就越小。本以為終點站米原是個兩三條鐵路幹線的交會處,這個城市會比較熱鬧一點,結果只是車站比較大而已,從車站往外望去,這個地方一點也不大。到了米原一開車門,幾乎所有的乘客就像是馬拉松選手一樣,紛紛往天橋起跑,跑到另一個月台轉搭東海道線。我如果還悠哉遊哉地慢慢走,肯定會被推擠,因此也跟著人群跑。跑進了「特別快速」車裡,已經沒有座位了,這就是大家要跑的原因吧!有的電車在靠近門口的地方,可以把板子拉下90度變成椅子,不過這輛車沒有這個板子,只有背靠墊而已,因此我就靠著背靠墊站著,繼續讀我的書。
東海道線往名古屋方向,經過了一些日本戰國史上著名的地方,首先是関ケ原。車行此處,我忍不住看看這裡。兩側均是山脈,電車沿著兩山中間的峽谷穿越,如果是在戰國時代,想必行軍至此必定花費不少苦工。這時,腦海浮現了德川家康率領的東軍,與石田三成率領的西軍在此相會,陣太鼓聲隆隆,刀槍相擊鏗鏘作響,嘶殺聲不斷的場景。這一戰東軍勝利,奠定了往後德川家取代豐臣家地位的基礎,開啟了而後兩百餘年的江戶時代德川幕府。我在電車上往外拍了関ケ原的站牌照片,後來在電腦上放大才看到「名所案內」裡第一個便是「関ケ原古戦場」,不愧是精心保存古蹟的日本人,以後有機會真想遊覽這一帶,想必不是一般旅行團會去,或是旅遊書會特別介紹的景點吧。接著來到的另一個有名的地方是岐阜。岐阜城原名為稻葉山城,背山而建,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後來織田信長攻下此地,以此為根據地,重建此城,改名為岐阜。這個名字的由來是周文王以岐山為根據地討伐商紂,取得天下建立西周(阜有土山的意思),想必信長當時也有此壯志,效法文王。戰國時代出色的大名(諸侯)受到中國歷史文化的影響相當深遠,譬如武田信玄的「風林火山」也是出自孫子兵法。電車停靠岐阜,向外一望,是個不算小的城市,而左側不遠處的確有高山,岐阜市是貼著山腳的,猶如歷史所言。再往前行,另一個大站是尾張大宮,想必美濃也在此附近,這邊則是織田家的發源地,肯定保有不少織田家遺留下來的古蹟值得遊覽。這趟電車行像是日本戰國史的時光列車一樣,把當時的場景像電影一樣一幕又一幕地重現。再下一站,便抵達名古屋了。
- Jan 20 Sun 2008 10:38
名古屋一日遊,兼談舒國治《門外漢的京都》(一)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