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說一下截至目前為止在日本做研究的心得吧!

首先先簡單介紹一下日本的實驗室制度,這大概是目前世界上僅存的制度了吧!據說之前德國也是這樣的制度,不過最近改成美式的制度。至於台灣的制度是從美國移植來的,我相信理由是由於多數學者都是留美的。日本大學的實驗室通常是由一位教授、一位副教授(日文:准教授)和一位助理教授(日文:助教、助手)組成。以我們實驗室為例,教授是吉川暹,副教授是佐川尚,助理教授是鈴木義和。實驗室的名稱就是教授的名字,所以這邊的實驗室就稱為「吉川暹研究室」。教授負責的就是代表實驗室出去開會,以及做實驗室內的最後決策,如此而已。真正直接管理實驗室內部儀器設備、藥品訂購、平常研究生的研究進度、問題等等的是副教授。助理教授也會做類似的工作,不過這就因教授的作風而異。實驗室的教授,不一定如同歐美原先的制度,由助理教授一路升等上來。教授也可以直接由研究機構的研究員轉任,只要其研究成果優異,足以主持一間實驗室即可獲得學校聘任。當一間實驗室有了教授之後,副教授和助理教授就由教授挑選。

這樣的制度,優點是實驗室的經費比較集中、教授的專業也可以比較多元。譬如我們研究室,副教授的專長是有機化學合成,助理教授的專長是陶瓷材料。在我們實驗室的研究中,這兩樣專業都需要,因此這樣的選擇將有助於實驗室的研究能量。缺點在於,教授的研究沒有太多自主權。教授是被聘來主持一間特定的實驗室,而副教授及助理教授只有被挑選的份。教授可以任意更換他們。吉川教授預定明年或後年退休,屆時佐川、鈴木教授的出路,將由接任的教授決定。如果新任的教授不願讓他們續任的話,他們就得看有沒有其他實驗室的教授需要他們。否則的話,就只好離開這間學校,到其他地方找出路。京都大學有一項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教授必須至少有一個學位是京都大學。佐川副教授並不符合這項條件,因此他沒有機會在京都大學擔任正教授。縱使許多人認為京都大學是滿好的學校,這樣學閥式的做法,我覺得對一間學校的發展是相當不利的。學校應該接納多樣不同背景的教授,使學校更加多元化,促進學校的進步。

按此制度,教授的權威是相當大的,可以完全主導一間實驗室的研究走向。另外,教授的權威不只在於副教授、助理教授之間,也在於學生。每當我們實驗室meeting時,學生會報告一週實驗進度。教授會根據成果下指示,要求學生下星期做哪些實驗。學生都會乖乖地接受教授的指示,於下週報告實驗結果。換言之,教授不是培育研究生具有獨力思考的能力,反而是剝奪這項能力,藉由研究生之手映證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這邊的學生幾乎不會反駁,只是照單全收。

日本工學的研究方式和歐美有很大的不同。台灣教授多半留學歐美,因此台灣學生接受的大學教育,尤其是研究訓練,比較偏美式風格。歐美的研究方式重思辨,從複雜的現象中試圖簡化,建立適當的模型,發展理論以了解現象的本質,以實驗驗證其正確性,再由理論或模型為基礎去預測實驗結果,再驗證是否正確。日本的工學研究不太重視理論邏輯,做法是藉由理論,定性地去猜測研究方向,接著就是大量的實驗數據去找出最佳化條件。這樣看來,似乎歐美作法比較科學,比較省力,日本的作法很費功,有點亂槍打鳥碰運氣的感覺,但是有時候這樣的作法反而能做出理論預測做不到的事情。譬如藍光LED,當初美國人以理論預測認為困難度很高,但是日本人開發成功後,美國人將其材料分析,發現裡頭差排(不懂材料科學的人,簡單來說差排是一種缺陷,會使LED的發光效率降低)很多,但是畢竟是成功的材料。日本的研究雖然費功,但是非常貼近實際結果,能將成功的條件抓到很小的範圍。實際上物質是相當複雜的,有太多因素會影響材料的性質,工程理論的功能畢竟有限,「經驗」對工學來說是相當重要的。工學上有不少經驗式,雖然感覺起來不怎麼邏輯,不過是眾多數據歸納的結果罷了,但是實務上反而比理論公式來得好用多了。我想這是日本工業產品研發能夠做到不只成功,甚至可以更加精緻的一項原因。

在日本念博士學位有一項很大的缺點,不是只有我感受到,跟我一起上日文課的外籍生也都有同樣的問題,那就是日本人不喜歡用英文。日本人的英文普遍沒有好到可以流利地做學術上的溝通,即便是教授也是如此。因此,外籍生常常會擔心自己的想法無法完全讓教授或是同學理解,甚至有可能會錯意。這對學術交流是相當不利的。在我們研究室meeting時,日本學生不論是上台報告或是書寫研究進度報告,一律使用日文。教授在指導時也是使用日文。試想外籍生需要多久時間才可以讓自己的日文好到可以做學術溝通?這不但對日本的國際學術交流有很大的影響,同時對外籍生的學習也大打折扣。我們實驗室的泰籍學生也抱怨過同樣的問題,他們沒辦法跟日本研究生流暢地交換研究成果,做研究上的討論。這對雙方其實都相當不利。或許大家會好奇,到歐美留學要有語言檢定,那麼日本呢?完全沒有。我認為可能是因為日本學生讀博士的意願極低,因此需要靠大量的外籍博士生或博士後來進行研究,因此入學時沒有設定任何語言門檻。在學校英文都不好用了,更不用說是日常生活,因此外籍生初來此地非常辛苦。

經過這陣子的觀察,我認為除非研究題目是跟日本有關,或是日文已經好到可以無礙地進行學術溝通,否則日本不是一個適合外籍生念博士學位的地方。至於只是來做短期訪問研究,我覺得倒是還不錯,可以體會一下不同的作事態度和研究風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inkawa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