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晚上翻開我從台灣帶來的旅遊書,決定週日要去哪裡玩的時候,看到書中提到每年十月第二個星期日在大阪有御堂筋遊行。我查了一下網頁,今年的確是在10/14星期日,下午1:00~5:00,因此星期天我搭乘京阪電車前往大阪的終點站--淀屋橋。
御堂筋是大阪市的一條重要幹道,建於1937年,因此今年適逢70週年,而遊行始於1983年,迄今也有二十餘年的歷史了。大阪的縱向地鐵便是沿著御堂筋興建的,稱為御堂筋線。我12:10就到了,因此就在淀屋橋出口處找到一個位子站著欣賞遊行。現場有工作人員發放手冊和扇子,我拿了一本手冊來翻閱。遊行的起點是對岸的大阪市政府,終點則是心齋橋站,全長2.1公里。從心齋橋站到近鐵難波站是廣場,在大馬路上設有六個表演區、休息區以及攤位。這次參加的隊伍有72組,前24組是與大阪相關的主題隊伍,25~35組是國際組,36~47組是市民自由組,48~59組是市民活動組,60~72組是市民創造組。
1:00一到,市政府前釋放了大量不同色彩的氣球,而附近也燃起了煙火,代表著活動的開始。第一隊是大阪府警察本部交通機動隊做為前導,第二隊是國土交通省近畿地方整備局的廣報車,第三隊是近畿管區警察音樂隊。這一隊穿著全身白色的制服,帶著白色的警帽,滿像台灣的海軍制服。他們吹奏的第一歌曲讓我滿訝異的--是名偵探柯南的主題曲(該不會是服部平次的老爸叫他們演奏的吧XD)!接下來的隊伍分別代表不同的時代背景:第四隊是古代交流船,是仿推古天皇16年(西元608年)遣隋使返回日本的船隻,上頭的人也都穿著當時的服飾,具有非常傳統的日本風格;其後有慶祝1937年御堂筋誕生,由當時的中古車裝飾而成的花車進場;有紀念1954年大阪電視節目開始播放的花車,也有三輪機車載著人入場;有紀念1970年大阪萬國博覽會的花車;有御堂筋代表曲的花車,以及歌手本人在花車上演唱;有紀念1983年御堂筋遊行開始的管樂隊;最後是關西國際機場帶著飛機形狀的氣球入場。
國際組由泰國打頭陣。許多穿著華麗泰國傳統服飾的男女,領著一輛十分豪華氣派的花車入場,金碧輝煌;馬來西亞的花車雖然小了點,但是上頭也有不少馬來西亞的觀光形象廣告,以及穿著傳統服飾的當地人載歌載舞;第三隊是台灣觀光協會,一輛小卡車,側邊貼著好大的F4代言台灣觀光的廣告,後頭跟著一些阿美族的原住民入場;其後的印尼主要紀念2008年與日本建交50週年,強調和日本的友誼,印尼隊伍一手拿著印尼國旗,一手拿著日本國旗,互相揮舞;中國、菲律賓、埃及、俄羅斯、玻利維亞也都有代表性的團體和花車出現。整個國際組,我覺得台灣令我滿失望的,因為不但沒有在車上做任何的造型設計,使得車子看起來跟在台灣看到的宣傳車沒什麼兩樣,而且阿美族的舞蹈並沒有隨著原住民的音樂呈現出來。這樣一個可以宣傳台灣的場合沒有發揮,實在可惜。這也又讓我想到之前看一些活動的感想:台灣有什麼文化特色可以讓人一眼就看出這是台灣?要怎麼樣宣傳才能讓更多人認識台灣,進而對台灣有好感、有興趣?
之後的市民組,有學生、有公司、有協會,有社團等等,有傳統的藝文表演如舉著真田家徽大阪城甲胄隊、神社抬轎等等,有現代的管樂演奏、單輪車花式表演等等,有來自沖繩、(土界)市、濱松市的觀光宣傳,有阪神及歐力士隊後援會,相當多元。最後一組則是由如同第二組一樣的廣報車墊後。就在最後一組經過我的時候,大家知道遊行告一段落了,紛紛往淀屋橋站離開,而我隨著遊行的動線,看看終於在何處。
沿著御堂筋這條幹道的人行道前進,我覺得整個市容相當乾淨整齊,也隨著位置具有不同的特色。最讓我感到驚奇的是,在每個街區的人行道上都會有一個雕刻藝術品,而年代都有數十年的歷史,每件作品風格迥異,來自不同藝術家的創作。越往南走,越接近商業區,越能感受到都市的活潑。經過了大約30~40分鐘,總算走到了遊行隊伍的終點--心齋橋,而這裡開始便是大阪的商業區,有地下街以及大型的百貨公司。再往下走,行人可以走到快車道上,這大概是一年當中難得一次大型的封街活動,可以讓人們毫無顧忌地恣意走在這條幹道上。在左手邊,先是看到了SOGO,和台灣一模一樣,只是招牌是用藍色寫的,而隔壁一棟歷史非常悠久的建築是關西地區著名的大丸百貨。這棟百貨公司設立於1700年代,而這棟外觀仍舊十分古典(當然不是三百年前的樣子,有點類似早年上海灘的洋房風格),樓層十分矮小,但是裡頭的裝潢十分新穎、十分現代化。在大丸百貨前的快車道上,展示了御堂筋的歷史照片,包括1937年初落成、二戰期間空曠的情況、二戰後美軍的坦克軍行駛於馬路上、戰後的建設直到現在的樣貌。無論是大阪主題或是照片展示,都記錄著大阪的歷史演變過程。
過了道頓堀橋,快車道上有許多的攤販,主人都是年輕人,賣的主要是自行創作的藝術品,包括明信片、書籤、日本傳統文物、現場素描等等。只可惜,我走到這邊的時候已經接近活動結束時間,攤位紛紛收攤,沒辦法讓我停下來仔細欣賞每個攤位的內容。但是,我可以感受到年輕人的藝術創作活力和生命力。這是遊行活動呈現出的一項不同特色。
在台灣,我們有類似這樣的遊行活動嗎?我只要想到台灣的遊行,腦海浮現的不是示威抗議,就是政客操弄的政治遊行。有沒有什麼遊行,是以紀念某一項值得紀念的事物,能夠展現歷史與文化,能夠融合及展現國際文化,能夠形成文化節慶活動,能夠寫進旅遊書裡,能夠讓外國觀光客有興趣想共襄盛舉?從台灣這次的表現看來,我希望台灣能更努力呈現出自己特有的文化,讓更多人願意了解台灣文化。台灣還需要再加油。
- Oct 15 Mon 2007 21:24
御堂筋遊行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