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背包客


第一次當背包客感覺挺新鮮的,相當符合我生性獨立且愛好自由的個性。在網路上其實已經有琳琅滿目背包客的世博攻略心得,令人目不暇給。我平常下班後也沒什麼時間和心力去看,只去書店買了一本官方導覽手冊和上海的旅遊書而已。此外,我很喜歡作家舒國治的旅遊風格,他在書中曾說旅遊的時候不要做太多的準備。準備過多的話,會破壞新鮮感,也會錯失許多偶然發現新奇事物的機會。獨自旅行,融入當地人的生活,能更深刻地體會該地的文化。

朋遠來大約是出發前一個月在ptt上看到有人推薦才訂的,沒想到有一天竟然沒有房間,必須睡帳蓬(不過這也是個十分特別的體驗,我在那邊三種房間都住過了)。真正的背包客應該不要太在意住的品質,只不過是能找個地方放行李、睡覺和盥洗就可以了。會知道朋遠來的人大抵上都是從ptt或是背包客網站看到的,所以房客以台灣人為主,也有香港和馬來西亞的華僑,總之都是會說中文的人,因此溝通上沒有什麼障礙。其次是因為位於住宅區,所以很像家的感覺。負責管理的劉阿姨除了管理、整理房間之外,甚至還會幫忙洗衣服,貼心的照顧讓我們身在外地也倍感溫馨。原本擔心一個人去世博會有諸多不便,不過在這裡藉由世博心得的傳承,很快地就能和「學長姐」們打成一片。和「同梯」的也能相約成行,在漫長的排隊時間中聊天,互相幫忙卡位,不讓插隊的人有機可趁,絕對比一個人單打獨鬥來得好。互相交換上海的旅遊情報,對往後的行程規劃也有很大的幫助。相約去pub、去腳底按摩等等,增添了不少旅遊上的樂趣。多交幾位朋友,在台灣也有機會相約,往後到香港或馬來西亞也有認識的人當地陪導遊。大家都是愛好自由旅行的人,想必同行會玩得十分愉快!在朋遠來令我感到驚訝的一點是,我以為背包客都是年輕人,但是有不少三十幾歲的人,甚至還有一對母子,兒子三十多歲,媽媽應該有六十幾歲。其實廣義地來說,來這裡住的都是「自由行」旅客,不喜歡和跟團接受導遊的安排,所謂「上車睡覺,下車尿尿,到處拍照」,常常集合趕行程的這種旅遊方式。自由行的好處便是隨時可以調整自己的行程,隨時可以走走停停,當天累的話,隔天可以睡晚一點也不會聽到morning call的聲音。和當地人使用同樣的大眾運輸工具,而不是整趟行程坐著遊覽車。旅途中充滿著意外和驚喜,這就是背包旅遊最大的好處吧!

世博
這次的世博,如同之前的北京奧運般,看得出中國強烈展現出國力強盛的企圖心。人海戰術、大場面、大手筆是典型的作風。雄壯宏偉的中國館,其他世界各國均望塵莫及。強制拆遷世博規劃區域內的住戶,也只有像中國這樣獨裁的國家做得出來。挑戰七千萬人次的豪語,果真達成了,可謂盛況空前。

觀察到大陸人看世博有幾個有趣的現象。第一個是他們愛到處拍照,但常常不知為什麼而拍。一個人上去跟景物拍照,下來之後馬上換另一個人上去。就這樣一直不停地排,我想照純景物都沒辦法,只好把人也拍進去。再來,世博裡有販售「世博護照」,裡面有各個館可以蓋章的地方。許多大陸人到小館只為了蒐集那個章就走了,館連參觀一下都不肯,失去了蓋章的意義。其實,門外就有人在賣全部蓋好章的護照了,真想收藏的話跟他們買不就得了嗎?花錢買門票又花時間排隊只為了印章,沒什麼意義。第三,大陸許多媽媽級的,人手一台Canon單眼。很懷疑她們懂不懂得拍照的技術,非要買這種相機不可,彷彿在炫耀我買得起這款相機一般。總覺得許多大陸人來看世博,就像劉姥姥進大觀園一樣。中國在不久的將來,也許會取代美國成為世界霸主,不過一般的中國民眾顯然尚未達到世界公民的水準。

生活在上海
上海是個人口眾多的超級大都市,每天無時不刻都在排隊。有排隊自然就會有人插隊,被插隊的人就會不爽,開始罵插隊的人。插隊的人插得理直氣壯,就罵回去,所以每天都看得到吵架甚至打架,鬧哄哄的。再來就是不停地擠、不停地搶。在上海搭地鐵,最會搶的不是年輕人,反而是老年人,因為地鐵中沒有讓座的習慣,所以老人家為了坐到位子,就必須跟別人擠、跟別人搶。跑步的速度自然也不能輸人。他們或許是從年輕就開始一直搶到老吧。在上海沒有所謂的禮讓這回事。曾經去過世博的台灣人分享,在世博排隊的時候禮讓老人,後來又來了老人,一直禮讓下去,自己都不用看展覽了,所以在上海就暫時忘了禮讓這回事,誰搶到了就是誰的。或許也是因為如此,許多人插隊插得臉不紅氣不喘,反正跟被插的人吵起來,插隊的人還是排到前面了。所以,來到了這裡就必須「入境隨俗」,否則就難達到自己的目的。不過,聽說有些背包客在這邊待久了,回到台灣後習慣一時之間改不過來,排隊搭計程車也要擠,也要搶,讓台灣人看到了說,「這一定是阿陸仔啦」。

在上海常常會聽到宣導「文明」這兩個字。在地鐵車廂裡有液晶螢幕,除了播報每日的世博新聞之外,還有宣導「文明搭地鐵」的影片。影片中教導市民不可以在車廂裡從事下列行為:行乞、賣藝、發小廣告等等。世博裡的廣播也常常高喊「遵守秩序,文明觀展」。政府不斷宣導文明,就代表政府知道人民不夠文明。上海是個現代化的國際城市,很多人便以為上海人比較守秩序,其實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上海有許多來自外地的移工,許多人可能是鄉下的農民之類的,教育水平更低,更不會知道什麼叫做文明的行為。這些在台灣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情,在上海見怪不怪。

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中國人的花招也挺多的。這趟行程最絕的是,在世博有所謂的「綠色通道」,讓老年人和殘障優先入場。這時候就會看到有人坐著輪椅進去,然後站起來把輪椅收起來的場景。在一些館外就有人在喊「不用排隊直接入場」,想必就是出租輪椅的人。租輪椅好處多多,除了不用花時間排隊之外,又可以坐著,多舒服。這真是高招。另外就是像東方明珠外,也有人在賣便宜的黃牛票,還說進去可以不用等那麼久。這些賣票的「假導遊」們在門口當場組一個旅行團,用團體票,進去走團體入口,當然會比較快,而且大家都達到目的。這也是一絕。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本次世博的主晚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在上海這個城市一個星期下來,體會到城市固然可以帶來許多便利性,可以促進資訊的傳遞,加速文化的發展,不過城市裡人和人之間的競爭也相對地激烈,你爭我奪互不相讓的情況時常發生。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每天都像活在戰場上一般,壓力之大可想而知。都市中人與人的目光短暫相會,又迅速擦身而過,也導致了都市人普遍的冷漠感,人和人之間身體上的距離雖然很近,心的距離卻十分遙遠。城市,真的會讓生活變得更美好嗎?這是這趟世博行帶給我們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hinkawac 的頭像
    shinkawac

    Joel's Blog

    shinkawa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