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和豊盛到台大二活聽蘇俊賓的演講。

老實說會想去的原因主要有二:一來是自己平常也會看一些和能源環境有關的文章,二來是慕蘇俊賓的名而去的。不過到了會場也有兩件事感到驚訝,第一件是演講的會場很小,座位不多,另一件則是來的人更少,除了主辦單位以外的人,屈指可數。主辦單位綠盟說,租這個場地要2000元,每位演講者酌收50元場地費,但以今天的人數來看顯然賠錢,就知道來的人數有多少了。(恐怕只有我一個還從新竹過去吧!)

原先主辦單位公告的題目是「環保最大黨」,而蘇俊賓則是把演講內容訂為「環境議題的砝碼理論」,重點在於他在環保議題上扮演過,以及正在扮演的多種「角色」。演講開始,蘇俊賓提到自己從成大環工所畢業後,不想當工程師,而想從事跟環保有關的工作,於是投了許多不同職業的履歷,最後只有一項被接受--立委徐中雄的國會助理。因此,他從國會助理起家,2001年底加入綠盟,而後幫國民黨輔選過幾次大型選舉,接著到桃園縣擔任環保局長。馬英九競選總統期間,暫時離開原職,擔任競選團隊發言人,選後則回到原來的環保局長一職。綜合上述經歷,他將角色分為三個部分:國會、競選團隊、地方政府,分享他在這些不同的政治環境下如何進行環保工作,最後以砝碼哲學做為結尾。砝碼理論指的是,砝碼放在槓桿的不同位置,會產生不同的力矩(「力矩」這個詞是我自己用的,在這套理論中,力矩象徵著影響力)。不同的角色便需要不同的方式產生環保議題上的影響力。

演講的細節在此不贅述,但是內容中不時提到了一些矛盾和衝突:理想與現實的衝突、身分的衝突等等。譬如,他擔任徐中雄的助理,而徐中雄支持復建中橫;他身為國民黨人,但國民黨支持興建核四和蘇花高;做為桃園縣的環保局長,時常面對議員在環保議題上的關說。這些事實,使他裡外不是人,一方面環保團體質疑他立場不堅定,環保的理念純度不夠,另一方面他對環保的一些看法也勢必和國民黨的意見相左。最嚴重的時候,是有次在電視上以他環保的邏輯論述關於蘇花高的立場,但他定期贊助的綠黨卻因他不夠反對蘇花高而開中執會要開除他的綠黨黨籍。

不過,蘇俊賓有其聰明之處,懂得如何在複雜的政治環境中生存,並盡可能以圓融的方式透過政治智慧/策略(說得難聽一點,政治手段)達到環保目的,這是我相當佩服的地方。許多當今的政治人物,在年輕時也都有崇高的理念,並透過了一些策略取得權力,但是得到了權力後便開始腐化,忘了初衷。想起之前修過通識中心主任沈宗瑞老師的課上提到的一句話:「懷抱理想,面對現實,勿忘初衷」,當時身為學長會長的我聽了心有戚戚焉。看到沈老師在校方會議上的表現,的確也是展現了他的政治智慧(他是學政治學的,上課的時候一節課舉當今時事談政治現實,另一節課則是談民主理論,理論與務實並重,收穫甚多)。

今天的演講,看到了一個比較另類的環保工作者。雖然他也參與環保團體,但多數心力仍從公部門著手。我在想,如果我也從事跟環保有關的工作,也許我也會比較傾向這樣的途徑。不知道蘇俊賓是不是也是一種工程師的性格使然,以可行性來決定行動方向。台灣早年有些技術官僚如李國鼎、孫運璿等人是工程師出身,雖非經濟專業,但能促成台灣經濟起飛,這個例子使得台灣人似乎還滿喜歡工程師擔任公職的,即便專業性比較不足,但是「務實」確實是好的政治人物施政的指標。理想性太高的人,面對如此複雜而現實的環境,恐怕只會造成更多的衝突,無法實際解決問題。這個現象,也能同時解釋為什麼在物質科學的領域裡會區別為理學和工學兩種不同的學院。因為現實上物質的行為過於複雜,無法純粹以理論來解決實際的問題,因此才發展了另一套研究方法有別於物質的理論研究途徑,達成解決實際問題的目的。

環保團體的人和蘇俊賓都有同樣的理念,但是他們選擇了不同的方法來面對環保問題。環保問題多半來自人類不當使用物質而產生,尤其科技越發達,環保問題越多越加劇。環保問題不會只是維持環保問題而已,它終究會演變成社會問題、政治問題。這也是「科技與社會」關切的一環,也是我在開始涉獵這個領域後,比較關心的一項議題。不過,我關心的不是只有環保議題的論述而已,也關心如何實踐,也就是如何透過實際的行動,有效地解決能源和環保的問題。蘇俊賓的演講,突顯了在台灣的社會脈絡之下,他如何運用他的角色處理環保,給了我一些啟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inkawa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